close

徵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台中豐原國內稅務諮詢最佳稅務後盾

 

台中推薦稅務簽證, 台中西屯財務管理, 台中中區工廠登記會計師事務所

為啥老板不提拔天天加班的人?  文/阿何  職場上,是否要加班是個永恒的話題。也曾經有人向我請教過這樣的問題:  作為新人,是否應該通過加班來迅速博取領導(老板)的好感呢?老板是否更喜歡那些愿意天天加班的人?  答案:是的,老板確實會更“喜歡”那些天天加班的人!  但我們必須清楚,工作又不是和老板談戀愛,核心目的是提高收入、地位,在企業內部獲得更好的職位和更大的話語權。所以我們會遇到下一個問題:  老板是否更傾向于給那些天天加班的員工升職加薪呢?  答案:升職加薪和你天天加班不會有很大的關系,至少比你想象得要少很多。  這個答案可能會讓很多人失望,卻是職場最普遍最真實的狀況。  如果你在不同的企業工作過,會發現幾乎每個公司都有那么幾個任勞任怨,天天加班的老黃牛。他們認真工作、默默奉獻,在公司有著不錯的口碑,貌似和所有同事都關系挺好。然而你也會看到,他們可能已經在公司呆了十幾年了,卻還是普通員工。可能工資加了一點,可升職卻每次都和他們無緣。  針對這種情況,你肯定也聽到過類似的評論:都是公司的體制不好,能說會道的都上去做領導了,真正做事的反而沒有機會;公司也太不公平了,這世道就這樣,看多了你也就習慣了;老X是個好人,工作也非常認真,吃虧就吃虧在太老實了,才這么多年都沒有上去。  如果你也認同了這些觀點,那么你再也不喜歡加班了。對公司的事,除了勉強做完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其他事情能不碰則不碰。因為你覺得:反正老板也不會因為我加班,做了更多事情就青睞我,那么我何必自找苦吃呢。  為啥老板不提拔天天加班的人?  可以這么說,大部分職場人都經歷過類似的心路歷程。然后從當初的熱血青年,變成了后來混吃等死、無所事事的“老年人”,人生完全沒有希望。  我見過非常多職場中事事事不關己,天天怨天尤人,從來不加班準點走人的員工,基本上,100%都沒啥發展,終其一生,也只能在原有崗位上拿死工資勉強度日,而且過得非常不開心。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太多人對“努力工作、天天加班”寄予厚望,并且和升職加薪聯系起來,可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大家想得那么強。  先來看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老板都喜歡天天加班的人?  道理很簡單,只要不是傻子都喜歡啊?有員工加班,說明他工作有激情,可能對公司有較強的認同感。在工作效率不變的情況下,加班能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還能在公司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老板眼中的良好,就是人人都很認真拼命)。  而老板為此需要付出什么代價呢?只要適當表達對這名員工的喜歡就可以了!有良心一點的,還會稍微給長期認真加班的員工漲一點工資,但通常也不會太多。  所以,對老板來說,青睞和表揚“喜歡加班的員工”是一件性價比非常高的事情。投入小,產出大。這么說有些腹黑,可幾乎所有老板都是這么干的。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為啥天天加班和升職加薪關系不大呢?  老板管理公司有三大武器:職位、薪水、榮譽。其中職位和薪水都是強有力的管理工具,但因為薪水往往只有自己知道,其他人不清楚,所以職位的效果更加明顯。也就是說,這三者的效果是遞減的。  假設老板要給一名員工升職加薪,意味著這就是一系列內部利益的再分配過程。即便他是老板,也需要非常慎重。大多數人都會采取下面這條原則:  優先提拔為公司創造更大效益,更不可取代的人  那么,認真工作、天天加班,就意味著你為公司創造了更大的效益,不可取代了嗎?顯然不是的!因為還可能有下面很多種情況:  1、你工作效率低,需要靠加班才能勉強完成任務  2、你只是表面在加班,只是留在公司刷網頁看視頻而已,并沒有太多實質性工作  3、你能力有限,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算加再多的班還是解決不了  4、你加班干了很多活,可都是沒技術含量的活  ……  很顯然,這種形式的加班,除了讓大家覺得“你很努力”之外,對公司的實質性幫助是很小的。關于這一點,你的同事或許不知道,但是你的老板肯定非常清楚。  好了,現在換位思維,假設你是老板,手下有兩名員工。一名能力平平,但非常努力,天天加班(盡管沒解決多少問題),另一名每天準點走人,可是搞定了很多關鍵的問題/客戶。現在有一個升職加薪的機會,你會給誰呢?  你可能會大力表揚那名努力的員工,每個月加500塊工資。然后在合適的時候,提拔那名準點走人的員工,工資可能升個50%甚至Double,同時暗示他也要多加班。  沒多少老板會天天琢磨如何剝削員工,這樣的傻逼往往做不長久。大致上,他都會采取最合理的方式來分配利益。只不過,老板眼中的合理,可能和員工眼中的合理不一樣而已。  我發現,很多人都在通過加班的方式來博取老板好感,期望贏得發展機會。一旦沒得到滿足,便喋喋不休的抱怨,把公司和老板都罵成一坨屎。  他們其實是在為自己的無能作掩飾。因為如果你真的有能力為公司作出突出貢獻,無需加班也能得到機會。但是他們做不到,所以只能采取加班這種最沒有技術含量,最容易操作的方式來彰顯自己的價值。  而這種方式,會讓他們把大量時間都浪費掉。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公司,都是無所事事,做表面功夫。因為如此,所以也就沒時間投入在學習和自我提升上,解決問題的能力毫無長進,年齡越大越沒競爭力。  想真正在職場順風順水,其實只要把握好三個問題就足夠了:  1、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為公司帶來實質性效益的能力  2、能和同事良好協作,能為創造更好的公司文化貢獻力量  3、關鍵時刻能打硬仗,比任何人都拼,該放松的時候也能放松自己  如果一家公司僅僅是因為你喜歡加班就把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可能它距離倒閉也就不遠了。  作者:阿何,畢業于清華的理工男,感性和理性兼備的寫作者。摘自公眾號:“阿何有話說”(ID:aheshiwo) 感謝領導提拔的話 李嘉誠:我喜歡提拔的10種人 不提拔你,就因為你只想把工作做好分頁:123

張曉風:大型家家酒  我還想在瓦斯爐下面做一個假的老式灶,小時讀劉大白的詩,寫村婦的臉被灶火映紅的動人景象,我拒絕不了老灶的誘惑,競走遍台北找一只生鐵鑄的灶門……  事情好像是從那個走廊開始的。  那走廊還算寬,差不多六尺寬,十八尺長,在寸土寸金的台北似乎早就有資格搖身變為一間房子了。  但是,我喜歡一條空的走廊。  可是,要“空”,也是很奢侈的事,前廊終于淪落彎成堆棧了,堆的東西全是那些年演完戲舍不得丟的大件,譬如說,一張拇指粗的麻繩編的大漁網,曾在《武陵人》的開場戲里象征著掙扎郁結的生活的。二塊用扭曲的木頭做的坐墩,幾張導演欣賞的白鐵皮,是在《和氏壁》中卞和妻子生產時用來制造扭曲痙攣里效果的……那些東西在舞台上,在聲光電化所組成的一夕滄桑中當然是動人的,但堆在一所公寓四樓的前廊上卻猥瑣骯臟,令人一進門就為之氣短。  事情的另外一個起因是由于家里發生了一件災禍,那就是余光中先生所說的“書災”。兩個人都愛書,偏偏所學的又不同行,于是各人買各人的。原有的書柜放不下,弄得滿坑滿谷,舉步維艱,可恨的是,下次上街,一時興奮,又忘情的肩馱手抱的成堆的買了回來。  當然,說來書也有一重好處,那時新婚,租了個舊式的榻榻米房子,前院一棵短榕樹,屋后一片猛開的珊瑚藤,在樹與藤之間的十坪空間我們也不覺其小,如果不是被左牽右絆弄得人跌跌撞撞的書堆逼急了,我們不會狗急跳墻想到去買房子。不料這一買了房子,數年之間才發現自己也糊里糊涂的有了“百萬身價”了,邱永漢說“貧者因書而富”,在我家倒是真有這么回事,只是說得正確點,應該是“貧者因想買房子當書柜而富”。  若干年后,我們陸續添了些書架。  又若干年后,我把屬于我的書,一舉搬到學校的研究室里,逢人就說,我已經安排了“書的小公館”。書本經過這番大移民倒也相安了一段時候。但又過了若干年,仍然“書口膨脹”,我想來想去,打算把一面九尺高,二十尺長的墻完全做成書墻。  那時剛放暑假,我打算要好好玩上一票,生平沒有學過室內裝演,但隱隱約約只覺得自己會喜歡上這件事。原來的計劃只是整理前廊,并做個頂天立地的書櫥,但沒想到計劃愈扯愈大。“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為”?終于決定全屋子大翻修。  天熱得要命,我深夜靜坐,像入定的老僧,把整個房子思前想后參悟一番,一時之間,屋子的前世此世和來世都來到眼前,于是我無師自通的想好了步驟,第一,我要親自到全台北市去找材料,這些年來我已經愈來愈佩服“純構想”了,如果市面上沒有某種材料,設計圖的構想就不成立。  我先去找磁磚,有了地的顏色比較好決定房間的色調,磁磚真是漂亮的東西——雖然也有讓人惡心想吐的那種。我選了磚紅色的窯變小方磚鋪前廊,窯變磚看來像烤得特別焦跪香滋的小餅,每一條紋路都仿佛火的圖案,廚房鋪土黃,浴室則鋪深藍的羅馬磁磚,為了省錢算準了數目只買二十七塊。  二個禮拜把全台北的磁磚看了個飽,又交了些不生不熟的賣磁磚的朋友,我覺得無限得意。  廚房流理台的估價單出來了,光是不銹鋼廚具竟要七八萬,我嚇呆了,我才不買那玩意,我自有辦法解決。  到建國南路的舊料行去,那里原是我平日常去的地方,不買什么,只是為了轉來轉去的去看看那些舊木料、檜木、杉木、香杉……靜靜地躺在陽光下、蔓草間。那天下午我駕輕就熟的去買了一條八尺長的舊杉木,只花三十塊錢,原想坐計程車回家,不料木料太長,放不進,我就扛著它在夕陽時分走到信義路去搭公車,姿勢頗像一個扛槍的小兵。回到家把木頭刷上透明漆,紋理斑節像雕塑似的全顯出來了,真是好看。我請工人把木頭釘在墻上,木頭上又釘些粗鐵釘,(那種釘有手指粗,還帶一個九十度的鉤,我在重慶北路買到的,據說原來是釘鐵軌用的)水壺、水罐、平底鍋就掛在上面,頗有點美國殖民地時期的風味。  其實,白亮的水壺,以及高雄船上賣出來的大肚水罐都是極漂亮的東西,花七八萬塊買不銹鋼廚具來把它們藏起來太可惜了。我甚至覺得一只平底鍋跟一個花缽是一樣亮眼的東西,大可不必藏拙。  我決定在瓦斯爐下面做一個假的老式炬,我拒絕不了老灶的誘惑。小時候讀過劉大白的詩,寫村婦的臉被灶火映紅的動人景象,不知道是不是那首詩作怪,我竟然真的傻里傻氣的滿台北去找生鐵鑄的灶門。有人說某個鐵工廠有,有人說鶯歌有,有人說后車站有,有人說萬華有……我不管消息來源可靠不可靠,竟認真的一家一家的去問。我走到雙連,那是我小時候住過的地方,走著走著,二三十年的台北在腳下像浪一樣的涌動起來。我曾經多愛吃那小小圓圓中間有個小洞的芝麻餅,(咦!現在也不妨再買個來吃呀)我曾在擠得要死的人群里驚看野台戲中的蚌殼精如何在翻攪的海浪中載浮載沉。鐵路旁原來是片大泥潭,那些大片的綠葉子已經記不得是芋頭葉還是荷葉了,只記得有一次去采葉子幾乎要陷下去,愈急愈拔不出腳來。……  三十年,把一個小女孩走成一個婦人,雙連,仍是熙熙攘攘的雙連。而此刻走著走著,竟魔術似的,又把一個婦人走回為一個小女孩。  天真熱,我一路走著,有點忘記自己是出來買灶門的了,猛然一驚,趕緊再走,灶門一定要買到,不然就做不成灶了。  “灶門是什么?”一個年輕的伙計聽了我的話高聲的問他的老頭家。  我繼續往前走,那家伙大概是太年輕了。  “你跟我到后面倉庫去看看。”終于有一位老頭答應我去翻庫存舊貨。  “唉喲,”他嘮嘮叨叨地問著,“台北市哪有人用灶門,你是怎么會想到用灶門的?”天,真給他翻到了!價錢他已經不記得了,又在灰塵中去翻一本陳年帳簿。  我興沖沖的把灶門交給泥水工人去安裝,他們一直不相信這東西還沒有絕跡。  灶門里頭當然沒有燒得嗶剝的木柴,但是我也物盡其用的放了些瓶瓶罐罐在肚子里。  不知道在台北市萬千公寓里,有沒有哪個廚房里有一個“假灶”的,我覺得在廚房里自苦了這么多年,用一個棕紅色磁磚砌的假灶來慰勞自己一下,是一件言之成理的事。自從有了這個灶,丈夫總把廚房當作觀賞勝地引朋友來看,有些人竟以為我真的有一個灶,我也不去說破它。  給孩子們接生的大夫退休了,他有始有終的舉行了結束儀式。過不久,那棟原來的醫院的日式房子就拆了。有一天,我心血來潮,想去看看那房子的舊址。曾經也是夏天,在那棟房子里,大夫曾告訴我初孕的訊息,我和丈夫,一路從那巷子里走出來,回家,心里有萬千句話……孩子出生,孩子在那小小的嬰兒磅秤上愈秤愈大,終于大到快有父母高了……  而醫院,此刻是廢墟,我想到那湮遠的生老病死……  忽然,我低下頭來,不得了,我發現了一些被工人拆散的木雕了,我趴在地上仔細一看,禁不住怦然心動,這樣美麗!一幅松鼠葡萄,當下連忙抱了一堆回家。等天色薄暮了,才把訓練尚未有素而臉皮猶薄的丈夫拉來,第二次的行動內容是拔了一些黃金葛,并且扛了一些鄉下人坐的那種條凳,浩浩蕩蕩而歸。  那種舊式的連綿的木雕有些破裂,我們用強力膠膠好,掛在前廊,又另外花四十元買了在舊料行草叢里翻出來的一塊棕色的屋角瓦,也掛在墻上,興致一時弄得愈來愈高,把別人送的一些極漂亮的裝潢參考書都傲氣十足的一起推開,那種書看來是人為占地兩英畝的房子設計的,跟我們沒有關系,我對自己愈來愈有自信了。  我又在鄰巷看中了一個陶甕,想去“騙”來。  我走到那家人門口,向那老太婆買了一盆一百塊錢的植物,她是個“業余園藝家”,常在些破桶爛缸里種些亂七八糟的花草,偶然也有人跟她買,她的要價不便宜,但我毫不猶豫的付了錢,然后假裝漫不經心的指著陶甕說:  “把那個附送給我好不好?”  “哦,從前做酒的,好多年不做了,你要就拿去吧!”  我高興的快要笑出來,牛刀小試,原來我也如此善詐,她以為我是嫌盆栽的花盆太小,要移植到陶甕里去。那老太婆向來很計較,如果讓她知道我愛上那只陶甕,她非猛敲一記不可。  陶甕雖然只有尺許高容量卻驚人,過年的時候,我把向推車鄉下人買來的大白菜和蘿卜全塞進去,隱隱覺得有一種沉墜墜喜孜孜的北方農家地窖子里的年景。  過年的時候存放陽明山橘子的是一口小水缸,那缸也是撿來的,巷了里拆違章建筑的時候,原主人不要的。缸平日放我想看而一時來不及看的報紙。  我們在桶店里買了兩個木桶,上面還有竹制的箍子,大的那只裝米,小的那只裝糖,我用茶褐色的桶子的杉木料涂得舊兮兮的,放在廚房里。  婆婆有一只黑箱子,又老又笨,四面包著鐵角,婆婆說要丟掉,我卻喜歡它那副笨樣子,要了來,當起成室的茶幾。箱子里面是一家人的小箱子,我一直迷信著“每個孩子都是伴著一只小箱子長大的”,一只蟬殼,一張蝴蝶書箋,一個繭,一塊石頭,那樣瑣瑣碎碎的一只小盒子的牽掛。然后,人長大了,盒子也大了,一口鍋,一根針,一張書桌,一面容過二個人三個人四個人的鏡子……有一天才發現箱子大成了房子,男孩女孩大成了男人女人,那個盒子就是家了。  我曾在彰化買過五個磬,由大到小一路排下去,現在也拿來放在書架上,每次累了,我就依次去敲一下,一時竟有點“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的錯覺。  我一直沒發現玩房子竟是這么好玩的,不知道別人看來,像不像在辦“家家酒”?原來不搞壁紙,不搞地毯也是可以室內設計。  我第一次一個人到澎湖去的時候,曾驚訝的站在一家小店門口。  “那是什么?”  “鯨魚的脊椎骨,另外那個像長刀的是鯨魚的肋骨。”  “怎么會有鯨魚的骨頭的?”  “有一條鯨魚,沖到岸上來,不知怎么死了,后來海水沖刷了不知多少年,只剩下白骨了,有人發現,撿了來,放在這里賣,要是剛死的鯨魚,骨頭里全是油,那里能碰!”  “脊椎骨一截多少錢?”  “大的一截六百。”  我買了個最大的來,那樣巨大的脊椎節,分三個方向放射開來,有些生物是死得只剩骨頭也還是很尊嚴高貴的。  我第二次去澎湖的時候,在市場里轉來轉去,居然看到了一截致密的竹根牛軛,喜歡得不得了,我一向以為只有木料才可以做軛,沒想到澎湖的牛拉竹軛。  “你買這個干什么?”  雖然我也跟別人一樣付一百八十元,可是老板非常不以為然。我想告訴他,有一本書,叫《圣經》,其中馬太福音里有一段是這樣說的:  “你們應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  我又想說:  “負軛犁田的,豈只是牛,我們也得各自負起軛來,低著頭,慢慢的走一段艱辛悠長的路。”  但我什么也沒有說,只一路接受些并無惡意的怪笑,把那幅軛和丈夫兩人背回台北來。  對于擺設品,我喜歡詩中“無一字無來歷”的辦法,也就是說,我喜歡有故事有出身的東西。  而現在,魚骨在客廳茶幾上,像一座有宗教意味的香爐。軛在高墻上掛著,像一枚“受苦者的圖騰”。  床頭懸的是一幅籮篩,因為孔多,台灣人結婚時用它預兆百子千孫。我們當然不想百子千孫,只想二子四孫,所以給篩子找了個“象征意義”,篩子也可以表示“精神綿延”,不過,這些都無關緊要,基本上我是從普通藝術的觀點來驚看篩子的美感。篩子里放了兩根路過新墨西哥州買的風干紅玉米和雜魚玉米,兩根印第安人種的玉米,怎么會跑到中國人編的籮篩里來?也只能說是緣分吧!人跟物的聚散,或者物跟物的聚散,除了用緣分,你又能用什么解釋呢?  除了這些,還有一種東西,我魂思夢思,卻弄不到手,那就是石磨,太重了,沒有緣,只好算了。  丈夫途經中(www.lz13.cn)部鄉下買了二把秫秸掃把,算是對此番天翻地覆的整屋事件(作業的確從天花板弄到地板)的唯一貢獻。我把它分別釘在墻上,權且當作畫。帚加女就是“婦”,想到自己做了半生的執帚人,心里漸了浮起一段話,托人去問台靜農先生可不可以寫,台先生也答應了,那段話是這樣的:“杜康以秫造酒,余則制帚,(指秸掃為取秫造酒后的余物)酒令天下獨,帚令一古清,吾欲傾東海洗乾坤,以天下為一灑掃也。”  我時而對壁發呆,不知怎么搞的,有時竟覺得台先生的書法已經懸在那里了,甚至,連我一直想在臥房門口掛的“有巢”和廚房里掛“燧人”斗方,也恍惚一并寫好懸在那里了——,雖然我還遲遲沒去拜望書法家。  九月開學,我室內設計的狂熱慢慢冷了,但我一直記得,那個暑假我玩房子玩得真愉快。 張曉風散文__張曉風作品集 張曉風:我喜歡 張曉風:孤意與深情分頁:123

佛送你的九句話,望你開悟  1.失去的東西,有必要去追討嗎?  佛曰:失去的東西,其實從未曾真正地屬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討。  2.生活太累,如何輕松?  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與攀比。  3.昨天與今天,我們該如何把握?  佛曰:不要讓太多昨天占據你的今天。  4.如何對自己,對他人?  佛曰:對自己好點,因為一輩子不長;對身邊的人好點,因為下輩子不一定能夠遇見。  5.您如何詮釋禮貌?  佛曰:對不起是一種真誠,沒關系是一種風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誠,卻得不到風度,那只能說明對方的無知與粗俗。  6.怎樣平衡快樂與悲傷?  佛曰:一個人只有一個心臟,卻有兩個心房。一個住著快樂,一個住著悲傷,不要笑得太大聲,不然會吵醒旁邊的悲傷。  7.我們怎樣做才叫“腳踏實地”?  佛曰:只要你的腳還在地面上,就別把自己看得太輕;只要你還生活在地球上,就別把自己看得太大。  8.有人說愛情會因為時間而沖淡,您認為呢?  佛曰:愛情使人忘記時間,時間也使人忘記愛情。  9.兩個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怎么辦?  佛曰:不能在一起就不能在一起吧,其實一輩子也沒那么長!珍惜每一次相逢吧。 百歲老人人生感悟,只有九句話 一位老人的九句話,終身受用 瞬間讓人清醒的九句話分頁:123

ACC711CEV55CE


純棉紗產業節稅方式
台中南屯其他稅務會計服務推薦 台中大里家族稅務及傳承規劃 負責人及員工的投保金額如何規定?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kz48uc06n 的頭像
    mkz48uc06n

    陳欣天的部落格

    mkz48uc06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